需要进一步挖掘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

宁德储能网: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

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新能源上网电价的市场化改革,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将给电力行业带来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一是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存量、增量分类实施支持措施,有利于形成真实的市场价格,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入市交易后,将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各类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得到更充分体现,更好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助力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三是有利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改革后,新能源与煤电等一样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均由市场形成,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扩围,各地电力市场规则将按照国家要求相应完善,能够极大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高比例新能源发电伴生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使得系统调频、调峰等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而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这也为提升系统灵活性资源提供了更多可能。

一是取消了新能源项目的强制配储要求,改为由投资方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储能。这一政策短期内可能减少储能新增装机需求,但长期来看,将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促进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成熟,从而提升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

二是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通过差价结算为新能源项目提供收益兜底保障。这一机制稳定了投资预期,激励企业投资灵活性资源(如储能、虚拟电厂等),从而增强系统的调节能力。

三是强调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调节资源配置,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例如,鼓励共享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发展,提升系统整体灵活性。这一政策有助于挖掘负荷侧和储能侧的调节潜力,缓解新能源消纳压力。

四是提出完善峰谷电价机制和辅助服务市场,鼓励建立市场化容量补偿机制。这些措施将提高调节资源的调用效率,促进各类灵活性资源(如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的优化配置,提升系统整体调节能力。

多角度提升灵活性调节能力

灵活性调节资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市场建设等。因此,灵活性调节资源的发展不仅关乎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也是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不过当前,不少地区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仍面临挑战。例如,从电源侧来看,一些地区的常规火电改造推进滞后,抽蓄等灵活性调节电源建设缓慢,且存在成本疏导和生态环境风险;清洁能源可提供灵活性资源不确定性强,导致灵活性资源供应结构问题突出。从电网侧来看,一些地区存在灵活性调节资源种类少,跨区域输电通道灵活性调节能力及互济不足等问题。从负荷侧来看,灵活性调节资源普遍存在潜在类型多,但受价格、激励机制、基础设施约束,实施规模偏小 , 实现方式相对单一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灵活调节能力应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区域协同等举措,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首先,要加强灵活性调节能力的规划布局。如科学测算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调节能力需求;统筹各类电源规模和布局,确保可靠发电能力满足电力电量平衡需要,并留有合理的裕度;加快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建立跨省跨区备用共享机制,提高电力应急供应能力;在合理规划发展抽水蓄能电站的同时,科学安排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加快实现其规模化应用,并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开展典型地区高比例需求侧响应,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促进供需协同运营。

其次,要提升灵活性调节资源调用水平。立足现行调度体系,结合各类调节资源功能定位,科学确定调度关系,强化各级调度优化衔接,严格按照“三公”原则实施调度并按照“两个细则”考核管理。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系统需要、调度安全性、调节经济性等因素,研究提出各类调节资源的合理调用序位表,明确资源调用原则、优先级等,尽量减少主力煤电机组频繁深度调峰、日内启停调峰。同时创新调度手段,制定并完善新型储能调度运行细则,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新型储能,实现日内应调尽调。建立需求侧灵活性调节资源库,制定需求侧资源常态化参与系统调节方案。

再次,要完善灵活性调节资源参与市场机制。完善体现灵活性调节价值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使新型储能及各类调节资源具有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合理设置峰谷价差,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总体费用及分摊办法,开展容量补偿试点,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设置备用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建立以调节效果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完善区域级辅助服务市场,鼓励建立区域内负荷侧可调节资源的跨省调用和交易机制。此外,加强市场组织能力,投入算力确保电力市场高效运转,提高市场出清精细化水平,借鉴典型市场建立辅助服务市场与能量市场联合出清的方式,实现两个市场整体成本的最小化。

最后,要加强灵活性调节能力经济性评估。基于电力市场供需形势、市场电价水平、系统净负荷曲线等,开展长周期仿真测算,评估调节能力经济性和对电价水平的影响,为调节能力的建设与优化提供经济依据。对已投运的调节资源如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等的调用情况定期进行评估,确保其充分发挥系统调节能力。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调节资源的建设规模、布局和时序。


分享到:
需要进一步挖掘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
需要进一步挖掘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

声明:网站中发布的内容转载于网络,文章中如有涉及到广告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第一时间删除!发布者:马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edai.com/4651.html

(0)
马克的头像马克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 关于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意见的通知

    宁德储能网:3月1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征求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力储能系统建设运行规范》意见的通知。 文件规定了电力储能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及退役和应急处置要求。 文件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飞轮储能系统、额定能量不低于5 kWh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以及额定功率不低于100 kW或额定能量不低于100 kWh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含…

    政策规范 1天前
    1800
  • 国家发改委: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 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

    宁德储能网:7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 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

    政策规范 4天前
    1600
  • 布局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四川经信厅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宁德储能网:2月7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 《措施》指出,建设绿色能源产业园区。依托光伏等资源,在“三州一市”地区布局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产业园区,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 加快光伏电站建设。在加快推动“三州一市”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电网通道建设的同时,在成都、绵阳、德阳、乐山…

    14小时前
    800
  • 国家能源局:采用虚拟电厂模式有效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

    宁德储能网: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487号建议的答复》。其中指出,国家能源局将加快落实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各地尽快制定配套政策,完善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设计。同时,推动配电机制创新,激发配电侧活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487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综合能源项目商业…

    政策规范 5天前
    2600
  • 国家能源局:探索分布式发电项目合理配建或通过共享模式配置新型储能等新模式

    宁德储能网: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248号建议的答复。 答复文件提到,随着风电、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快速发展,电网承载力不足、就地消纳能力有限等问题逐步出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分布式能源的规划统筹,引导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加快新型储能等灵活调节能力建设,实现源网荷储协同发展。近年来,国家能源局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

    5天前
    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