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系统的电池箱结构设计
电池箱体作为动力电池的载体, 在动力电池安全及防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电池箱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包括机械结构安全性, 电安全性、 防水防尘密封性能、通风散热及加热性能。

1、 电池箱设计要求
动力电池包的设计目标是满足整车开发设定的性能和功能要求,电池包的机械结构设计流程主要包含4部分:参数确定、结构初始设计、仿真分析优化和实物搭建实验分析。

电池箱体结构设计受安装位置和整车布局包络空间尺寸的约束,其主流设计方式是结合底盘和车身的一体化集成设计,依据车型结构适当调整,可一定程度地减轻电池包本体受挤压冲击力而减少发生碰撞安全事故的概率。

电池包是电动车的动力来源,最小的单元是电芯。现阶段市场中存在两种主要的结构方式MTP(Module to Pack)和CTP(Cell to Pack),而CTV(Cell to Chassis)作为最新一代电池系统技术,在特斯拉、比亚迪、零跑、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助力加持下,2022年正在逐渐从开发设计走向量产。电池包发展路径见下图。

2、 蓄电池标准箱规格尺寸
国家标准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推荐了适用于电动商用车的蓄电池标准箱典型尺寸。电池产品尺寸要求见下表。


3、 动力电池包具体设计要求
- (2)动力电池包的结构设计要求:
结构强度、碰撞安全性、疲劳可靠性、通风与散热、绝缘和防水、电磁兼容等。 - (3)动力电池包的研究方向:
在优先选用适当的高能量比单体电芯基础上,从电池包结构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及优化,以开发更高续航里程、更高安全性及更宽的环境温度适用范围的动力电池包,也是当前的迫切需求。

电池包发展技术路径
受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较低、电池包结构设计缺陷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效能不足等因素影响,国内车企的动力电池包在整车续航和安全性仍有提升空间,其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在于从单体到系统的电池包集成结构设计以及动力电池包的热管理设计。因此,要真正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上的“弯道超车”,可以在选用适当的高能量比单体电芯基础上,从电池包结构设计的角度进行研究及优化。
声明:网站中发布的内容转载于网络,文章中如有涉及到广告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第一时间删除!发布者:马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edai.com/4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