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排专题:温升

电池包内铜排和铝排的温升控制与电芯安全考量

一、概述

在电池包系统中,铜排和铝排作为关键导电部件,其温升控制直接关系到电芯安全与系统可靠性,目前行业尚未出台针对电池包内铜铝排温升的专项国标或行标。

部分参考《GB/T 37133—2025 电动汽车用高压连接系统》中 “高压连接系统各点温升不应大于 55K” 进行温升不超过55K的要求,但这个标准有些不适合电池包内的环境工况。

铜铝排在电池包内,需要满足电池包内的安全和环境要求,避免电池包内温度过高,造成电芯安全风险。

640-10

二、温升的产生机制

1. 焦耳热效应主导发热

电流通过铜排和铝排时,依据焦耳定律 Q=I²Rt(Q 为热量,I 为电流,R 为电阻,t 为时间),导体因自身电阻产生热量。尽管铜、铝导电性能优良,电阻值较小,但在电池包大电流充放电场景下(如电动汽车快充时瞬间电流可达数百安培),热量积累显著。若散热不及时,导体温度升高后,会通过热传导影响周边电芯。

电池包内存在三层温度关系:包外环境温度、包内环境温度、发热体(铜排、铝排、电芯等)表面温度。其中,包内温度 = 包外环境温度 + 发热体引发的包内温升;发热体表面温度 = 包内温度 + 发热体自身温升。当发热与散热达到平衡时,温度与温升趋于稳定。

2. 接触电阻引发额外温升

铜排、铝排与电池极柱、端子等部件的连接部位存在接触电阻,若连接松动、表面氧化或沾染杂质,接触电阻会急剧增大。根据功率公式 P=I²R,接触电阻增大将导致局部产热激增,形成热点。这些热点温度通常远高于导体本体,极易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传递给附近电芯,使其温度逼近甚至超过 60℃的安全上限,直接威胁电芯寿命与安全。

三、温升的考虑因素

1. 对电芯安全的直接威胁

电芯的安全工作温度范围为 – 20℃-60℃,铜排和铝排的过高温升是破坏这一平衡的安全风险源之一:

当电芯温度超过 60℃时,内部化学反应速率骤增,导致容量衰减加速、自放电率上升,循环寿命大幅缩短,极端情况下,高温会触发热失控;

2. 对铜排、铝排自身性能的破坏

高温会加速铜排和铝排的老化与性能劣化:

铜排:高温下表面易生成氧化铜,其电阻为纯铜的数倍,会进一步加剧发热,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温度过高(接近 105K 温升对应的 145℃)还会导致铜材退火,硬度和强度下降,可能引发变形、断裂,破坏电池包结构稳定性。

铝排:铝的化学活性更高,高温高湿环境下表面氧化速度远快于铜,生成的氧化铝绝缘层会显著降低导电能力。同时,铝的机械强度对温度更敏感,温升超过 55K 后,易发生蠕变(高温下缓慢塑性变形),导致连接松动,进一步增大接触电阻。

以上来源:《GBT 7251.1-202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1部分:总则》的附 录 L (资料性)温升试验指南中:

640-11

三、铜排和铝排的温升限制要求

1. 基于电芯保护温升要求

铜排和铝排的温升限制需以电芯安全为核心,结合材料特性制定:

铜排:温升控制在40K,以环境温度 25℃为例,铜排表面温度≤65℃(温升 < 40K),这是因为热量从铜排传递到电芯的过程中会有一定衰减,若铜排温度超过 70℃,即使经过空气衰减,仍可能导致电芯温度突破 60℃。同时,40K 以内的温升可避免铜排因过热发生退火,保障其机械与导电性能稳定,(当然,具体项目以电芯和热管理要求为准,预留一定冗余温度)。

铝排:由于铝的导电率仅为铜的 70%,相同电流下产热更多,且热传导特性更易影响电芯,因此温升限制更严格,比如要求 < 40K,温升控制在55K 内防止铝排缓慢塑性变形。

2. 不同场景下的要求

因频繁经历急加速、快充等大电流工况,加上铜铝排外裹绝缘和防火材料不利于散热,铜排和铝排的瞬时温升控制更严苛。

电池包内应用的铜铝排温升不高于30-40K,以应对瞬时大电流产热高峰,确保电芯温度稳定在安全区间,保障续航与充电效率。

四、温升控制的关键措施

截面积选择:导体电阻与截面积成反比,增大截面积可有效降低产热。设计时需根据最大工作电流计算合理截面积,铜的电流密度通常取 3-5A/mm²,铝取 2-3A/mm²。例如,当电流为 500A 时,铜排截面积需≥100mm²(500A÷5A/mm²),以将温升控制在 40K 以内。

表面处理技术:

铜铝排接触面镀镍可减缓氧化,降低接触电阻 30%-50%,相同载流下温升降低 5-10K。

连接方式优化:

焊接(如激光焊、超声波焊)可实现低接触电阻(通常 < 10μΩ),减少局部产热,但需控制工艺参数避免损伤导体。

采用铜铝复合排减少铜铝过渡产生的接触电阻。

640-12

图片来源:慈溪驰马金属制品

结语

温升控制的实质一个是保护电芯(温升限制),一个是保护铜铝排由于过温产生机械形变(最高温限制)。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欢迎大家来讨论,特别是高温对铜铝排的机械特性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声明:网站中发布的内容转载于网络,文章中如有涉及到广告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第一时间删除!发布者:马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edai.com/4293.html

(1)
马克的头像马克
上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上午10:40
下一篇 2025年7月18日 上午10:41

相关推荐

  •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基本功能(二)

    大家好!接上一篇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基本功能(一),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述BMS是能量控制管理和电池信息管理。 四、 能量控制管理 能量控制管理常被归入电池“优化管理”的范畴, 即它不属于电池管理系统基本的、 必备的功能, 以往有许多电池管理系统并不参与电池的充、 放电管理, 也不具备均衡控制管理的功能。 在能量管理中, 电流、 电压、 温度、SOC、 …

    2025年7月22日
    6900
  • 铜铝排专题:铝排镀镍

    电池包中模组的正负级输出排若采用铝排,在铜铝电连接转换中,一般要求铝排镀镍,本专题主要讲解铝排镀镍。 铝排镀镍是提升其在动力电池系统中可靠性、导电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工艺,以下从原因、工艺、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镀镍原因 电池包铝排(作为导电连接件)镀镍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铝本身的性能缺陷,适配电池包严苛的工作环境(如高湿度、振动、高低温循环等),…

    2025年7月18日
    14600
  • 工商业储能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国内市场增长迅猛 近年来,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 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 4.72GWh,同比增长超过 200%。进入 2024 年,这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2024 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 3500 万千瓦,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占比超过 95%。 受碳酸锂价格下跌影响,储能投资成本大幅降低。数据显示,近…

    2024年12月4日
    40500
  • 电池包结构设计与技术要点分析

    动力电池包: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源 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包无疑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汽车唯一的动力来源,其电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为了提高动力电池包的电能,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高容量的电芯,然而一般电芯容量越高,成本也越高;二是使用更多的电芯,但这需要优化动力电池包的结构。 根据《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动力电池的发展规划:202…

    2024年12月4日
    1.2K00
  • 铜铝排专题:浸塑

    铜排浸塑作为一种主流的铜排绝缘工艺,正逐渐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但是在动力电池包内应用较少,储能系统较多使用,为什么呢,请看文章分析。 一、铜排浸塑的概念 铜排浸塑,是指通过特定工艺,将液态胶状绝缘材料均匀地覆盖在铜排表面,形成一层绝缘保护层。 二、工艺流程 1、预热:将铜排送入炉中预热,加热的目的是使铜排表面达到适宜的活化温度,确保后续浸胶时胶状绝缘材料能快…

    2025年7月18日
    10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