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池电压检测
电池电压检测环节首先要确定电压采集的精度指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 采集精度自然是越高越好的, 然而在工程实践中, 情况并非如此。 一方面, 精度高的器件自然会对应着较高的成本, 不利于产业化。 另一方面, 采集精度越高, 对应的时延相对也越大, 将会影响电池电压监测的实时性与同步性。 电压采集的精度并非越高越好的。

在电池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中, 对电压采集精度要求较高, 应该是剩余电量(SOC)估算环节了。 剩余电量估算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开路电压法(也称电动势法, OCV法)。 图1-l是根据充放电平衡电势曲线及等效内阻测试的方法测得的某厂家100Ah动力电池在25℃温度下的EMF-SOC曲线。

图1-1 某电池企业LFP电芯的EMF-SOC曲线
由图1-1可知,电池的SOC与电芯的电压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常用电池的开路电压(OCV)来估算电池的SOC值。在这种情况下,对电芯电压的精度的要求就可以转换为对SOC估算精度的要求。
为保证电动车的正常和安全行驶, 电池管理系统(BMS)必须实时监测电动车电池的电压数据。 通过电压采集电路和A/D转换实现电压数据的获取。

用继电器和电容做隔离处理, 其测试原理是: 首先通过电容对电池电压进行取样, 再通过检测电容的电压就可以得到电池的电压。
(2)浮动式电压采集
浮动式电压采集是指在对电池端电压, 测量时窗口比较器自动判断当前地电位是否合适, 如果正好, 启动A/D进行测量, 如果太高或太低, 则通过控制器经D/A对地, 对电位进行浮动控制。
(3)共模检测电压采集
共模检测法, 共模测量是相对同一参考点, 利用精密电阻等比例衰减测量各点电压, 然后依次相减得到各节电池电压。
(4)差模检测电压采集
差模检测法, 采用运算放大器消除电池两端的共模电压, 完成对电池电压的采样。
在此,我们对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中电压采集的四种方式做一个分析:
1. 为每个动力电池分别配置电压采集前端的方式(单电池单ADC方式)

图1-2 每个电芯配置ADC的采集方式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动力电池的都配置一个前端芯片,对电池电压进行A/D转换,并把转换后的数据通过总线发给主芯片。
例如, MAXIM公司所生产的DS-2782芯片可以以这种方式作为动力电池的前端芯片。 除此之外, 前端芯片还可以用一个有A/D转换功能的单片机担当。上面所述的单电池单 ADC方式存在两个缺点: 其一, 为每个电池配置专用电路板可能导致成本过高; 其二, 采集过于分散难以保证数据的同步性。 以下方法将试图避免这样的缺点。
2.基于精密电阻的分压方式
有不少单片机自带多路A/D端口, 可以同时对多个电池的电压进行采样。一般来说, A/D转换的电压范围常在5V以下, 但动力电池通常多个串联使用, 导致电池组的总电压大大超过5V, 因此需要用电阻进行分压。 然而,一般普通电阻的误差为士5%, 而且温漂严重, 不适合用于精密测量, 因此必须选用精密电阻以作分压。 为保证分压后采样值均在0~3V, 需要为不同的分压回路选择不同的阻值。 一种可能的电压监测电路如图1-3所示。

1-3基于精密电阻的分压的电压电压采集方式
声明:网站中发布的内容转载于网络,文章中如有涉及到广告信息请自行甄别。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第一时间删除!发布者:马克,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niedai.com/4356.html